学佛其实很简单,就是学会觉知自己,醒过来看自己
学佛其实很简单,就是学会觉知自己,醒过来看自己
修行的第一个阶段是:一定要学会觉知自己!
一旦开始觉知自己,就会感知到身、感知到心。一般人是有身忘了身、有心忘了心。一旦觉知自己,心就醒了。有身学佛其实很简单,就是学会觉知自己,醒过来看自己,能够感知身的存在;有心,能够感知心的存在。无论它们是苦是乐、是好是坏,都可以知道。
一旦感知到身和心,就能够开发智慧了。开发智慧就是学习和了解身与心的实相。如果身体消失了,怎么可能看见身的实相呢?如果心消失了,冲进了念头的世界学佛其实很简单,就是学会觉知自己,醒过来看自己,怎么可能知道心的实相呢?那样想要看到实相,是毫无可能的。修行的原理就是如此简单。
一个人真的醒来并非易事。醒来了,就会看到身和心的运作。看到了身和心的运作,剩下的就简单了。就像是已经上路了,只要持续走下去,某一天必定会见法(开悟)!但是如果心未醒来,就无法观身与观心,这样始终无法向前迈进,也绝无可能抵达道、果、涅槃!
因此,醒来的状态非常重要。有谁还没有醒来吗?第一次醒来会觉得,出生至今,自己一直是睡着的,根本没有醒过。我们始终处在梦的世界,即使睁着眼也是在做白日梦,晚上则是在睡觉时做梦,总之都是梦!所谓梦,就是心在造作、演绎,在持续地编故事。有时想好的、有时想坏的,梦便是心在“想”而已!当它是睡着了的想,就取名为“梦”。如果是醒着的想,则称为“念头”。事实上,都是一回事,状态是类似的。也就是心跑开了、送出去了,在造作与演绎。
如何摆脱念头的世界或是梦境,而进入醒来的状态呢?如果知道方法,就不难!
心的自然特性就是始终动荡不安,不与自己在一起,只对外面的世界有兴趣!隆布敦称为“心往外送”。心喜欢外面的世界,看到吵架便只留意吵架,跑去看的一刻,便忘了自己,从觉知的世界里掉出来,没有跟有血有肉的自己在一起!比如,听到音乐声、打架声、吵架声或是鸟声等等各种奇怪的声音时,无论是哪一种声音,我们只关心它是什么声音?心跑进声音而忘了自己的身与心!何时心跑开了、离开了,就会忘记身和心。心跑去想的时候,只知道所想的内容而忘了身与心。核心原则就是如此而已!
心跑掉的时候真正的修行:发现纯粹觉知的自由,说明心是杂乱的、有痴迷的。心跑掉了看见佛像,升起信仰或信心,这是善吗?是。但那样的善(业)背后是痴!因此,烦恼习气也可能是善(业)的背景。比如想要离苦,这是烦恼习气吗?也是。可是它会让我们努力修行,修行是善。
善可以变成不善,不善可以变成善,它们持续在改变。比如看到某人非常可怜,就告诉他某事不能做。一旦他不听,我们就生气了。慈悲和怜悯本是希望别人没有苦,一旦别人不听,慈悲与怜悯就变成生气,心就是变来换去的。
心跑去寻找种种所缘(去看、去听、去想),其背后都是痴在作祟——也就是有散乱藏在背后:
心(它)散乱,才会跑去看,去寻找眼根的所缘——去看东西(色),希望有快乐产生;心(它)散乱,才会跑去寻找耳根的所缘——声音,希望有快乐产生;心(它)散乱,才会跑到意根(心)去思维和造作,希望能够产生快乐。总之,一切都是基于散乱,而散乱就是痴,属于烦恼习气之中“痴家族”的成员。
有痴,就有散乱,心就会跑到眼、耳、鼻、舌、身、意。何时觉性及时地知道心(它)跑了,在觉性升起的瞬间,不善(妄心)便会自动灭掉。知道心跑开的一瞬间,心就不跑了,便会没有刻意地自然安住。
训练让心醒来的方法是无需强迫的,只要及时地知道心跑掉就可以了——心会跑去眼、耳、鼻、舌、身、意(妄心)。及时地知道,心便能安住。但想要及时地知道六个根门的动静,却并不简单,那是极为繁杂的工作。
我们只要观察一个心(门)就可以。心喜欢到处游走,跑到眼根去看东西(色),此时的烦恼习气并未升起。但是心跑了,烦恼将会借由造作而升起。比如跑去听声音的时候,并没有烦恼产生,听了声音以后继续思维、造作和演绎,烦恼才会出现。因此,心才是真正的核心!禅宗叫舍识用根。
眼、耳、鼻、舌、身与外界接触之后,将信号送给心,然后在心中造作善、恶、好、坏。所以,我们无须同时守护六根,那是浪费时间,而且工作量太大也太辛苦。只要知道心这一门,及时地知道心跑到眼、耳、鼻、舌、身,就可以了。跑了,没关系,及时的知道即可。心在,知道;心(它)跑了,也知道!
心跑了,知道就可以了,但是别阻止它,放任它跑掉,之后再知道,这是修习禅定(三摩地)的秘诀。
很多人修习禅定(三摩地)修得死去活来,心还是无法安住,无法与自己在一起,有的只是紧绷。有精神科医生,他们见过修错之人最后修疯了的。其实,修对的话,是不可能疯的。
现实生活导致很多人已经很紧张了,压力非常大。好不容易有了机会禅修,希望借此缓解情绪,结果由于不会打坐,变成了操控心不让其跑掉、压制心不让其动弹,这让心加倍紧绷与有压力(紧缩与扭曲),结果比以前疯得更加厉害!
其实无须操控或是压制,只是放手,让心自己工作。跑掉了,知道;跑掉了真正的修行:发现纯粹觉知的自由,知道;跑掉了,知道。记住这个原则就够了!跑掉了,知道;跑掉了,知道;及时的知道心跑掉了,尤其在发生频率最高——跑去“想”的时候。至于跑去看与听,则是次要的。跑去想的发生频率最高。一旦及时地知道心在“想”,就够了。
如果能够及时地知道心跑去想了,几乎可以整天都在觉知,因为心是一整天都在想的!及时地知道心跑去想了,游走与飘动就会自然灭去。
隆波讲过,心的游离是因为痴的力量——散乱;而觉性升起的刹那,烦恼必然会自动灭去,根本用不着特意去消灭。所以,无须阻止心跑。阻止了,心会更加紧缩与扭曲,觉性也不会升起!心跑了,及时地知道即可。
持续地训练,比如念诵佛陀、佛陀,心跑掉了,知道;或是观呼吸、呼吸,心跑掉了,知道……一旦熟悉了跑掉的状态,心会知道:“哦,跑掉是这个状态。心跑去想原来是这样!”然后,心就会牢记这个状态,一旦再次跑掉,觉性便能够自然升起。这个自然产生的觉性才是真正的觉性!
一旦真正的觉性升起,心便不再游走,而自然的回归本位。根本不用费力或是努力让心归位,当觉性及时地知道心跑了,心将会自动回归。为什么呢?因为不跑了,便自然回家了。觉醒的状态并没有花哨之处,只要知道心跑去“想”了,心就自动变成了知者、觉醒者、喜悦者,而且是自然升起的。因此一定要训练,让心(它)常常看到跑掉的状况。
选择任何修行方法都可以。称念佛陀可以,观呼吸也可以,做手部动作可以,观腹部起伏也可以。心一跑掉,就及时地知道;心黏着在所缘了,也要及时知道!比如观呼吸时,心跑到呼吸了,知道;心便会自然安住!看见心跑了,无须试图把心拉回来,如果心被强行拉回来,胸口会感到紧与闷。
不需要禁止心的跑动,可以动。观心,及时地知道心,将会产生正定(三摩地)真正的修行:发现纯粹觉知的自由,这被称为“心学”(佛教的三学:戒学、心学与慧学)——也就是持续的学习与了解心。
心跑了,知道,心就会安住。心的安住状态被称为拥有正定(三摩地)。心会成为知者、觉醒者,喜悦者,而不再造作演绎、思东想西、添油加醋、迷失在梦想的世界。
一旦心醒了,我们就可以接下来的工作——禅定。下节再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