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再这样哄睡宝宝了,这些误区家长要避开!
别再这样哄睡宝宝了,这些误区家长要避开!
一则新手爸爸模仿网红“萝卜蹲哄睡法”,结果导致3月龄女儿出现喷射状呕吐,送医确诊为摇晃综合征的新闻引发了众多家长的关注。这也让我们不禁思考,在哄睡宝宝这件看似平常的小事上,我们是不是一直都在用着错误的方法呢?那些我们习以为常的哄睡方式,真的对宝宝好吗?
误区一:摇晃并非越猛越好,小心“摇晃婴儿综合征”
很多家长可能觉得,宝宝哭闹的时候,使劲摇晃就能让他们快速安静下来并入睡,就像坐过山车一样“刺激”着宝宝入睡。但值得注意的是,这种想法可大错特错啦!北大医院临床数据显示,剧烈摇晃时婴儿脑组织撞击强度可达日常活动10倍呢。像杭州就有6月龄宝宝因此出现蛛网膜下腔出血,康复治疗长达8个月,这多让人心疼呀。轻摇宝宝确实是一种常见的安抚方式别再这样哄睡宝宝了,这些误区家长要避开!,可一旦过度,就变成了“虐娃”行为,容易引起“摇晃婴儿综合征”,可能导致宝宝神经、血管断裂,甚至骨骼受损,出现头痛、头晕,乃至瘫痪等严重后果。难道我们想因为自己的无知,让宝宝承受这样的痛苦吗?所以啊,摇晃哄睡得悠着点,可别太猛啦。
其实,有更科学的替代方法哦,比如升降机止哭法:竖抱贴胸匀速屈膝下蹲(幅度
广告奇迹mu中文正版-网页版-今日上线
误区二:奶睡虽省事,实则隐患多
不少宝妈会觉得,宝宝在吃奶的时候最安静,容易入睡,所以奶睡是哄睡的捷径呀。但更关键的是,依赖奶睡的宝宝6个月后夜醒频率高3倍呢。就像上海宝妈李女士坚持夜奶到宝宝10月龄,结果孩子出现龋齿和频繁胀气等问题。奶睡不仅会打乱宝宝的饮食规律,让宝宝在睡觉期间过度饮食,造成肠胃压力别再这样哄睡宝宝了,这些误区家长要避开!,引发胀气、消化不良等情况,而且宝宝长期口含乳头让婴儿快速入睡的方法,口腔中经常滞留奶水,会破坏口腔环境,影响口腔健康,比如出现龋齿。这时候家长们可能会问,那该怎么办呢?难道就不让宝宝吃奶睡觉了?
当然不是啦让婴儿快速入睡的方法,我们可以建立“吃-玩-睡”周期,每次喂奶后让宝宝保持清醒10分钟让婴儿快速入睡的方法,还能用安抚巾蹭脸替代乳头(选择有机棉材质),并且渐进撤离接触(每日减少5分钟肢体接触),这样既能让宝宝吃饱睡好,又能避免奶睡带来的诸多隐患啦。
误区三:别以为玩累了宝宝就自然能睡好
有些家长认为,让宝宝玩累了,自然就会困,然后就能好好睡觉啦。可你们知道吗?0-3月龄的宝宝清醒超90分钟,压力激素皮质醇激增200%呢。广州就有2月龄宝宝因过度疲劳,出现持续4小时的“闹觉马拉松”。不同月龄的宝宝可是有黄金清醒时长表的哦,比如0-3月是45-90分钟,4-6月是1.5-2-5小时,7-12月是2.5-3.5小时。要是超过了这个时长还让宝宝玩,那可就是在给自己挖坑啦,宝宝过度疲劳后反而更难入睡,到时候受苦的不还是宝宝和家长自己吗?
所以呀,家长们得留意宝宝的清醒时长,到时间了就安排宝宝安静下来,进行一些平静的活动,比如轻柔的按摩或阅读,这样才能让宝宝顺利入睡呀。
广告奇迹MU正版授权1.03H,100倍经验!装备全靠打!
在哄睡宝宝这件事上,可真是处处有学问呀,那些我们以为的“妙招”说不定就是误区呢。家长们可得多了解相关知识,避开这些哄睡误区,让宝宝能健康、安稳地入睡哦。
同时,也希望家长们能多和其他宝爸宝妈们交流经验,大家一起学习怎么更好地照顾宝宝呀。毕竟,宝宝能睡好,全家都开心嘛!
#宝宝哄睡 #哄睡误区 #科学哄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