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古代纪传类散文阅读教学研究》的学习心得
《高中古代纪传类散文阅读教学研究》的学习心得
《高中古代纪传类散文阅读教学研究》的学习心得
通过对《高中古代纪传类散文阅读教学研究》的学习,我倍感以前教学过程中存在的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金英华老师的讲解高屋建瓴,深入浅出,使我受益匪浅。面对新课改的实施和教学,怎么样为学生上好一堂生动有趣的纪传类散文课,使值得我们每一个语文教学工作者应该深思的问题。现就我的一些思考陈说于下。
传记类散文由纪传体史书发展而来,它既具有历史文学的一般特性,又兼有历史科学与文学艺术两种成分。从文学的角度看,它是以历史事件为题材,重在描写历史人物形象的文学作品;从史学的角度看,它是通过运用文学艺术的手段,借历史事件与历史人物的描述,来表达一定历史观的历史作品。因此我们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既要注重其文学性,又要注重其史学性。注重文学性,意味着我们不仅要了解纪传类散文中所叙述的事件,更要分析文本内所塑造的文学形象。注重史学性,则需要我们通过的阅读教学,挖掘其内在的传统观念和时代精神。二者缺一不可。
同时,通过老师的讲解,我还应该看到以下这些情况。一、高中语文课本中古代传记类散文所占比重,几乎为所有文言文的三分之一高中古代纪传类散文阅读教学研究日志《高中古代纪传类散文阅读教学研究》的学习心得,而高考中也同样注重古代传记类的考查——不过更注重其对社会、对人生、对人性超强的关注、批判和超越意识。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关于文言文阅读提出的要求是阅读“浅易文言文”。对文言文阅读的基本定位是“读懂”,即“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三、阅读鉴赏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基本目的是,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即阅读鉴赏中国古代文学作品是“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四、阅读鉴赏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方法,是将历史的眼光与现代的观念相结合。
那么如何将培训是所学的内容与以后我们的教学活动设计相结合起来呢?我以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做:
一、注重学生对全文内容的理解,梳理文本主要事件。
古代传记类散文以历史事件为经,以历史人物为纬,在将事件与人物有机组合交织出的一幅又一幅历史画卷中,不只是平面地再现历史事件的交替,而是在错综的场景中凸现出了历史人物的典型化形象《高中古代纪传类散文阅读教学研究》的学习心得,具有极浓的文学色彩的作品。史传散文高中古代纪传类散文阅读教学研究日志,传主的生平经历一般都较完整,便于读者从总体上把握人物(如《史记》)。但一些小传(如“逸事”等)或试题中的传记节选文段,由于受材料、篇幅的限制,不可能表现人物一生完整的经历、事迹,往往通过典型的事例,以小见大高中古代纪传类散文阅读教学研究日志,来表现人物性格某一方面或某几方面。
不了解传记类文章中的主要内容,自然无法让学生阅读“浅显”的文言文。传记类文章中大多记叙了一件或几件事情,若是一件事情则有头有尾,若是几件事情,则它们之间必然有这样或那样的联系。我们应该通过字、词、句、篇的分析学习,让学生明白这一件或几件事情的始末或联系,读懂全文。只有这样,才能对我们深入思考,了解传主的生平经历、思想性格及文章中所蕴含的人文内涵等都有所帮助。
对全文内容的理解学习,主要事件的梳理辨别,我们可以让学生自己完成,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只要注重适当的点拨就可以了。
二、注重文言文内容结构的分析,理解作者的思想流脉。
“结构”指文章内部构造,是作者从表达中心思想的目的出发,对作品的材料的精心安排。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思想是有一条路的,一句一句、一段一段都是有路的,好文章的作者是决不乱走的。”